数据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
近日,我国境内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上市公司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市公司业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这份年报“成绩单”有哪些亮点?一系列资本市场的改革举措,给上市公司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结合年报,记者走进部分上市公司,感受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脉动。
整体业绩平稳增长
去年境内上市公司近四成保持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在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台高端数控机床正在有序下线,它们将被送往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帮助实现一体化压铸车身件的批量高效加工。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高端数控机床,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去年通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和加快建立数字化生产体系,公司在国内和海外销售收入均创下历史新高。”公司董秘谢精斌告诉记者,去年,虽然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各方面困难挑战增多,但转型升级和业务拓展为企业发展增添韧性,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16.37%和40.31%。
2022年,众多像海天精工这样的上市公司坚守主业,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不仅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推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保持平稳增长。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上协”)统计,截至4月29日,共有5067家境内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去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1.5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净利润5.63万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近四成公司保持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实体类公司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沪市实体类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3%,均高于沪市主板整体水平。深市实体类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7%,其中,近八成公司实现盈利,盈利质量稳中有升。
分板块看,创新板块成绩醒目。科创板企业全年营收增速领先,达29.3%;创业板企业净利润增速领先,达11.3%;北交所企业盈利面超九成。“这体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势头,新能源、高端制造和科技软硬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较高增长。”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表示。
分产业看,优质上市公司集聚,展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沪市以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深市在电子通信、医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质链主型企业,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022年A股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增长近20%,成为整体平稳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也证明,中国‘大、长、全’的产业链在国际竞争格局加剧的背景下展现更明显优势。”李求索分析。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保持平稳增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中上协数据显示,2022年上市公司共收到税费返还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0%,税费返还总额占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的6%,助企纾困政策效应明显。
“总体来说,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预期逐渐企稳,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断得到修复和夯实,这些因素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平稳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创新特征更加鲜明
2022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2.32%,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
自动化螺钉锁附、自动化高速贴装、全自动包装及传送……在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惠州智能工厂车间内,装配机械手挥舞不停,工人们忙着监测管理设备运行,平均每分钟便有3台扫地机器人从生产线上传送出来,运往消费者手中。
“扫地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能够认路识图、高效清扫,依靠的是激光雷达和定位算法、多传感器融合的运动控制模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导航算法等多项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石头科技高级副总裁程飞告诉记者,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4.89亿元,同比增长10.8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达7.38%。
2022年,石头科技所在的科创板企业坚守“硬科技”定位,在3个创新板块中平均研发强度最高,达10.53%。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创业板,2022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3%,板块整体研发强度为4.9%。致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北交所,2022年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8.03%,平均研发强度4.46%。
不仅创新板块的企业奋勇当先,从全市场看,创新特征也更加鲜明。据中上协统计,2022年,全市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27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2.32%,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
超大直径竖井钻机为“高难精尖”地下工程打造“钢筋铁骨”,桩梁一体造桥机实现智能化架设的新型桥梁建造模式,肺癌靶向药进入临床Ⅲ期……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上市公司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湿法两步法原丝生产技术打破国际碳纤维巨头的技术垄断,大电流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有效缓解我国铜箔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国内首套深水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的成功应用打破了技术垄断……中上协数据显示,境内上市公司2022年底累计披露专利数量超140万个,较上年增长17%以上。
创新驱动、高端制造、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支撑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和增长动力的关键。据上交所统计,截至2022年年末,沪市主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超1亿元且研发强度超5%的高研发投入公司,平均市盈率、市净率分别达46倍、3.59倍,高于其它公司36倍、3.15倍的平均估值水平。中上协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去年营收增长14.6%。
“资本市场推动产业、资本、科技正向循环作用进一步凸显,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结构、生态进一步改善。”李求索表示。
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注册制改革带来的股票发行审核的高效。”浙江海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式跃表示。今年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鸣锣上市,海森药业是其中之一。
王式跃介绍,公司从主板审核制平移转到注册制后,从交易所受理到上会、注册、上市敲钟仅耗时49天,从过会到拿到注册批文,仅用了3天时间,“问询问题精炼、重点突出,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基础上,有效缩短审核周期,加快了上市进度,同时放宽了定价机制,提升了上市效率。”
加速上市将为公司提升研发能力和竞争力发挥关键作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建设年产200吨阿托伐他汀钙等原料药生产线技改项目和研发中心等项目。”王式跃说,募投项目将助力公司在把原料药做精做强的基础上,向化学药品制剂研发生产发展,打造综合型现代医药企业。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落地,改革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创造制度红利,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李求索表示。
在注册制率先落地的科创板及随后进行注册制试点的创业板和北交所,改革活力汩汩涌动,上市公司群体持续壮大,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2022年新上市公司中,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共计354家,占比83%。2022年度,科创板有9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上市后首次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值,成功“摘U”。2022年以来,深市新增上市公司226家,其中创业板新增173家,新增上市公司全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7.4%和3.6%,均高于深市平均水平。
拓宽、把好“入口关”,也要畅通“出口关”。2022年退市改革落地见效。据中上协统计,2022年全年共有退市公司51家,其中强制退市42家,超过退市改革前10年总和,常态化退市局面基本形成。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发行承销、交易、并购重组、持续监管、退市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正在加速统筹推进,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田利辉认为,一系列改革不仅让更多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为更多企业提供了跨期定价的平台,而且带来了众多企业的可上市预期和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可退出预期,加快形成“私募投资—企业成长—公众市场发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未来资本市场应该持续推进高质量信息披露、高标准公司治理和高水平市场定价,不断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牵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发展,同时为更多非上市企业树立标杆、提供更好的公司治理模板,全面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田利辉表示。(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