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报道
11月22日下午,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河南大学承办,中原博士国际交流中心、郑州中原科技城管委会共同协办的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低碳/零碳能源科技革命分会场暨中原博士论坛在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举办。本次论坛围绕“聚焦双碳战略,共创能源未来”主题和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的现实需求,聚焦新能源化工与低碳化工等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提升我国低碳/零碳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能源技术成果转化。会议深入探讨了低碳/零碳能源产业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引领我国新能源与低碳化工产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河南能源集团总经理杨恒,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赵志正,河南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周朝霞,安彩高科集团董事长何毅敏,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韩一帆,河南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河南能源集团研究总院院长蒋元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杨晓伟,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武军,河南经济报社总编辑祝孔亮,河南联合化工能源集团董事、副总裁孙俊章和一诺集团董事长孙攀峰出席论坛。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瑞典吕勒奥工业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线上参会。
聚焦双碳: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能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低碳、零碳能源至关重要。
张锁江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河南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资源、能源汽车利用水平,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持续加快变革,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社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河南大学围绕国家战略牵头建设了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成立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组建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聚焦双碳战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举办本次会议是为了促进国内外能源领域学术机构、产业界和科研机构之间交流和合作,发挥学术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使创新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张锁江说。
河南能源集团总经理杨恒在致辞中介绍了河南能源集团的发展现状、产业分布以及目标定位。从煤炭煤矿生产的全过程绿色环保、煤炭产业绿色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低碳转型、电力和新能源产业培育以及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五个方面介绍了集团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所做的努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赵志正对在河南大学举办本次论坛表示祝贺。他介绍了河南省在新能源和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的成绩,展示了中国能源机制的广阔市场和光明前景。结合个人工作和生活经历,鼓励大家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事,为推动河南省节能减排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河南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周朝霞介绍了河南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在教育领域所做的重大部署以及河南省在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中所做的工作。希望河南大学不负重托,抢抓能源革命机遇,把握大势,为引领河南省能源科技创新和推动国家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在学术报告环节,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阿德莱德大学教授乔世璋,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教授韩一帆,瑞典吕勒奥工业大学教授吉晓燕,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教授侯正猛,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Zhiqiang(Andrew)Xie等,围绕低碳/零碳主题,阐述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产业发展论坛环节,河南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河南能源集团研究总院院长蒋元力分享了关于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在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思考,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武军提出了推动河南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举措与建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杨晓伟重点介绍了可充镁电池的进展情况,河南联合化工能源集团孙俊章分析了新型储能产业的价值及市场发展空间。
聚焦河南:加快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十四五”是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的关键时期。储能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对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源、微网及智慧能源发展,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产业发展论坛环节,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武军表示,目前,河南省的储能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储能技术及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能力逐渐提升。
“当下,新型储能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李武军表示,市场主体培育亟待加强,新型储能技术应用有待创新,新型储能设施建设缓慢,新型储能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困难,跨界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复合型储能发展有待突破。
未来,我省如何继续推动新型储能发展?“面对新型储能巨大的发展机遇,河南应加快布局抢占产业制高点和发展前沿,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我省引领型和支柱型战略产业。”李武军说。一要强化协同发展,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链提升。着力培育和打造新型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集群内部协同创新;二要深耕细分领域,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应充分利用系统集成、上游材料等领域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深耕细分领域,做精做强,形成产业集群,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三要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在技术已经成熟的储能领域,应发挥材料资源优势,先做大再做强,同时在系统集成方面重点发力;四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新型储能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产学研用各环节有机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能力;五要开拓新兴市场,抢占产业发展前沿。我省应在新型储能这些领域加强研发、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带动新型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