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旅游,游客们的新入口。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越来越多游客把旅游目的地选在“小地方”。原先静谧安逸的县城变得热闹喧哗,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打卡地,构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身边朋友的出行选择有了明显变化。越来越多人愿意把目的地从大城市换到“小地方”。据《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2》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平均实现旅游总收入145.3亿元,平均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326.27万。
那么,县域旅游缘何崛起?我省县域旅游未来又该如何化流量为能量?本期豫经会客厅邀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郭荣朝共同探讨。
本期主持人:李媛媛
主持人:刚刚过去的“十一”,越来越多人愿意把目的地从大城市换到“小地方”,为什么更多游客选择县域?县域旅游正在发生哪些质变?
郭荣朝: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旅游目的地从大城市转换到“小地方”的县域是有其发展规律可循的。
首先,城市化演进规律。去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65.22%,大部分人口常住城镇,城市快节奏生产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尤其是00后、10后青少年对县域农村生产生活等社会文化现象知之甚少,到县域旅游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其次,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规律。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指旅游需求量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这一系数不仅是大于等于零的正值,而且可以非常大。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外出旅游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而快速增长,继而使向往县域旅游的意愿成为可能。
最后,名山大川、历史文物古迹等主要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域范围内,加之县域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尤其是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最终使向往县域旅游的可能得以实现。
随着县域旅游接待人次的越来越多,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县域旅游发展已由注重“观赏游”等量的发展逐步转向注重“体验游”“参与游”等质的提升,由注重旅游物质满足逐步转向注重旅游精神愉悦,对旅游六要素协调配套程度、服务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拉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实现县域乡村旅游体验、休闲、放松、愉悦之目的。
主持人:县域旅游“被看见”只是第一步,从供需角度来看,发展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郭荣朝:县域旅游发展端倪已经显现,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县域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与旅游客源市场需求不协调。一般县域,尤其是乡村,缺少高级别的知名品牌旅游资源,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距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主要旅游客源地较远,制约着县域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是县域旅游发展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有待加强。旅游业直接、间接涉及130多个行业和部门,涉及部门众多、影响面广、整合难度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县域旅游统筹规划、重大决策、综合协调、市场监管等方面推进缓慢,整合开发力度有待加强。
三是县域旅游六要素不协调、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普遍存在。县域旅游发展,需要“吃、住、行、游、购、娱”之间的协调,淡季、旺季之间的协调,多数县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另外,特色不突出也是县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的普遍现象。
四是配套设施供给不足,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例如,旅游交通包括客源市场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之间的交通、旅游目的地城市到旅游景点景区的交通、旅游景点景区内部交通,其间必须配套协调,景点景区内部要做到“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各种旅游交通方式之间要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旅游六要素涉及的众多行业和部门只有深度融合,才能推进县域旅游健康发展。
五是智慧旅游系统滞后,旅游宣传力度有待加大。智慧旅游就是为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信息搜索和旅游体验而提供便利服务,要以游客亲身体验和评判为根本标准,需要旅游智慧大数据、行业管理、公共服务、智慧调度、产业运营监测、目的地体验、智慧交易等方面具有统一标准和有机配合,县域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旅游品牌定位及旅游营销方案、重大节庆活动策划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持人:县域旅游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增长点。在新常态下,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大难点在县域,重点和着力点也在县域。那么,如何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郭荣朝:我省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依据旅游资源特色优势、客源市场细分,准确定位,科学谋划,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同质化比较突出的县域,要通过“同构化俱乐部”做大做强。具体来说,我省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做好特大城市、大城市周边的休闲农业规划,古村落、特色小镇的保护开发规划,特色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规划,山区县域生态旅游规划等。
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旅游要素体系。成立县域旅游委员会,跳出文旅局限制,全面谋划协调县域旅游重大决策部署,整合旅游资源,协调旅游六要素,加强县域之间合作,形成既具有县域旅游特色又分工协作的旅游发展格局。
深化旅游产业融合,形成旅游品牌效应。将县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乡村小镇、遗址遗迹等各种旅游资源打造成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形成文化旅游小县、风情特色小镇、美丽生态乡村、精品旅游景点景区的旅游开发格局;整合休闲度假、文化研学等相关产业,发挥旅游主导产业作用,延长产业链条,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全天候、全时段的旅游体验游憩过程,进一步创新旅游文化业态、乡村旅游模式、生态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
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县域旅游交通系统、绿道慢行系统、特色交通方式、自驾车交通系统、标识系统、旅游厕所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等,逐步形成智能化旅游系统。
培育精品旅游品牌,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理念,针对我省客源市场细分定位,培育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手段,举办节庆活动,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