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报道
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也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印染、冶金、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盐化工产业突飞猛进。如今,在河南,小小一粒盐,乘上产业链“快车”,变身为一个个化工产品,衍生出千亿级产业,正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资源赋能 盐化工产业前景广阔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这一味“盐”必不可少。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有着“化学工业之母”之称。
10月24日,走进桐柏县中源化学产业园区,山水园林与气势磅礴的现代化工厂交辉相应。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日用小苏打概念产品近几年在中国已悄然兴起,小苏打水、小苏打泡腾片、小苏打洗护用品及化妆品等需求广泛。”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忠说。
李永忠介绍,公司从单纯生产纯碱,到利用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含碱母液生产小苏打;从利用母液回注碱井,到利用母液生产工业盐,一直在不断打通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最后一公里”。公司已成长为世界第一的小苏打企业,纯碱产能国内位列前三。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至4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纯碱(碳酸钠)产量同比增长33.9%,达217万吨,增速较2022年同期高35.2个百分点,增速较同期全国高23.1个百分点,约占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纯碱(碳酸钠)产量1054.2万吨的20.6%。
盐化工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其中叶县岩盐展布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储量约3300亿吨,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桐柏县域内的吴城镇和安棚镇有大规模天然碱矿,总储量达1.3亿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舞阳县盐矿资源丰富储量高达400亿吨,是全国最大的盐矿基地……
平顶山市、漯河市等地的矿盐资源和南阳市丰富的天然碱资源为我省盐化工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盐化工产业在全国保持前列。
链条延伸 让资源“吃干抹净”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批企业,促进一个产业,这是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做大做强的一个亮点。
10月29日,记者来到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天泰盐业公司生产车间内,一袋袋小包装食用盐从生产线下线,完成颠平、小袋称重、采集追溯二维码、打印生产日期、封箱等一系列流程后,被打包、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靠食用盐“开路”,借工业盐“登高”。在该开发区内,氯碱股份、聚碳材料、新天力公、联合盐化这四家公司一字排开,他们环环相扣,使一粒粒盐蝶变为多种化工产品,并在这里实现良性循环、有益互补。
“联合盐化公司制盐过程产生的废热用来发电,成品盐加工成盐制品,同时卖给氯碱股份公司电解生产氯气和烧碱,烧碱又能供给聚碳材料公司和新天力公司用于生产昂贵的PC材料和电池级碳酸锂,而新天力公司的副产品工业盐又可成为上游公司的原料……”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飞告诉记者。
就这样,链条延伸让资源“吃干抹净”、价值翻番,工业盐每吨售价约300元,而链条下游的氯碱每吨3000元,聚碳酸酯每吨一两万元,电池级碳酸锂每吨约30万元,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只有延伸产业链,才能提高产品产业化竞争力和附加值。”赵飞表示。
去年,我省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河南省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培育形成产值超千亿元化工产业集群两个,石化、煤化工、盐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95%以上,建成3家智慧化工示范园区。
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工业盐原料优势,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链”上发力、“链”上攻坚,推动盐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从原料赛道迈入新材料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0月30日,走进位于舞阳县河南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扑面而来的是火热而生动的宏大建设场景,机器轰鸣,工人们分工有序,忙个不停,抢抓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既定目标。
“目前,项目土建整体基本完成。”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侯红伟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13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600人次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小苏打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联碱和氯化铵生产基地。
据了解,舞阳县拥有全国储量第二、品位第一的特大型盐矿。2005年,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落户该县,总投资120亿元的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项目是近年来漯河市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多个子项目采用多项国际国内先进核心技术,工艺设备、能效水平均居世界第一。
“公司研发中心建成后将和郑州大学等高校院所牵手,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建设全国最大的创新型盐化工基地。”侯红伟说。
纯碱产能亚洲第一、氯化铵产能世界第一、生产工艺国际一流……靠着科技创新,金大地化工闯出一条条“新”路,推动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
去年,我省印发《河南省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提出,大力发展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氨酯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医药中间体等产品,进一步巩固氯碱、纯碱、岩盐等产业优势,促进氯气、氢气向下游应用,推动盐化工向轻工日化等终端产品拓展,推进盐化工与现代煤化工等协同发展,以平顶山、开封、漯河、南阳为重点建设特色盐化工材料基地。
“未来,我省盐化工产业将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方向转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