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打底 “碳”寻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2023年11月09日08:28

图片.png

滨河国际新城鸟瞰图。毛凯摄

  “一带一路”的货运订单以分钟计算,位于郑州国际陆港的中欧班列来去两旺,为河南不断拓宽陆上开放“新通道”;

  火车的汽笛声还未消散,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郑州经开区),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平均每57秒就有一台整车下线;

  ......

  “三十而立”的郑州经开区,在这片曾经荒芜的沙土之地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

  以生态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创新为保障,郑州经开区将环境绩效指标与经济社会指标并列,通过绿色招商、补链招商、集群招商,形成三大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聚,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河南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河南省绿色园区”。

  用最小的环境容量,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郑州经开区以占全市约2%的面积、不足2%的能源消耗,创造了1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26.3%的工业增加值,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中西部三强,为探索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新发展模式提供“经开方案”。

  一眼望不到头的流水线上,机器臂在挥舞,各类零部件随着滚动轴平稳有序向前。在郑州经开区的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一期项目,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如同“机器人的世界”。从一个毛坯上线经过十几道工序,到1分钟内成品下线,几乎不需人工干预。在这个“黑灯工厂”的智能化车间里,全由机器人“当家作主”。

  上汽集团自2017年落户郑州经开区以来,以整车厂、发动机厂为链主,带动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新能源循环产业等数十个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布局,形成了多元产品体系和产业链生态体系。目前,上汽郑州基地产销汽车160余万辆、创造产值超1100亿元,年整车出口规模10万台以上,已成为上汽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数据基地、出口基地。

  随着10月23日上汽集团郑州新能源电池工厂开工奠基,郑州经开区朝着绿色低碳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总经理丁波介绍,郑州新能源电池工厂项目总投资20亿元,拟建设30万台套动力电池,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将为郑州市布局更多的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和出口车型、培育壮大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动郑州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打底,郑州经开区于2010年获批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起步之初就将生态理念融入园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招商引资、企业绩效评价、人居环境建设及居民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上汽集团郑州基地在设计之初,就秉承着环境保护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的理念。引入全球先进环保设备,实现废水、废弃物100%达标排放,以及危废的高效与合规处置,每年节约自来水8万多吨,国家级“绿色工厂”实至名归。

  上汽集团的成功引入,只是郑州经开区绿色招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郑州经开区以生态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创新为保障,通过绿色招商、补链招商、集群招商,形成三大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在落地企业管理中,郑州经开区根据企业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总产值、单位污染物排放税收等指标,实行“一企一策”,落实和完善了差别化用地、用能、用水、环保管控、财政及信贷政策,开展了企业分级管理。

  此外,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园区开展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双修)建设工作,创建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并不断提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刚性约束,为郑州经开区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郑州市重要的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郑州经开区积极创新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持续深入推进区域全面低碳化,从一片沙荒地中蝶变出产城融合低碳发展的典范,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能源产出效率持续提升。2022年,全社会能耗总量46.5万吨标煤;单位能耗强度为0.037万吨/亿元,不到全市平均能耗强度五分之一,是全市能耗强度最优的工业产业集聚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推进7个安置区清洁取暖示范工程,供热面积257万平方米。推动上汽24兆瓦、京东10兆瓦等11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累计备案安装功率约14.6万千瓦时,实现并网1.06万千瓦时,有效提升区域清洁能源使用率和装机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2000个,引入社会投资资金2.82亿元,构建电动汽车服务生态圈。

  漫步郑州经开区,厂在城中,城在园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画面跃然纸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郑州经开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郑州经开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助力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绿色转型为核心,围绕郑州“无废”特大城市中原样板的战略定位,推动区域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以打造国家级绿色园区为目标,开展经开区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建设,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郑州发挥更大作用。(人民网)


编辑:吴若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