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三孩政策和“双减”政策的实施,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当前托育服务行业面临着“送不起”“挤不进”与“招不满”的供需矛盾,这不仅影响了家庭的日常生活,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托育机构是孩子走出家门的“第一步”。目前,我省托育行业状况如何?未来应如何发力?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托育难”“招不满” 资源与需求错位
“为了解决孩子的看护问题,我连工作都换了。”11月12日,郑州市民刘美丽说,因为隔代教育理念的差异,不愿让公婆带孩子,在经过一番对比后,最终将两岁的女儿送进托育机构,自己也把工作换成时间更具弹性的保险行业。
与刘美丽不同的是,郭玲在托育方面没有选择。郭玲和丈夫的老家都在外地,公婆年纪大了也不愿离开老家,“我跟丈夫都在医院上班,有时还要值夜班,孩子的看护问题一直让我们很头疼。前阵子找了个托育机构,每月托费6000元。虽然贵了些,但我们还是咬牙送孩子上了托班。”
随着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带娃,成为时下不少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
相关专家表示,根据近年来的人口出生情况推算,2021年起三年内,郑州市出生人口约为32万人,结合2021年度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调查,全市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的占比53.9%。其中,2~3岁婴幼儿家庭的需求最为强烈,占比67.88%,据此全市有强烈托育需求的约为11万人。
一边是家长抱怨“托育难”,另一边则是托育机构苦恼“招不满”。郑州市郑东新区一家民办托育机构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其所在机构今年暑期的招生明显不如以往火爆,“过去我带的班一般有15个孩子,现在人数少了一半。”
“大多数的家长比较倾向于公立或者普惠性托育机构,因为性价比高。然而,现在的托育机构大多为营利性机构,如托班、早教转型的托育园,一般这些机构的费用都比较高,超出了一般家庭的负荷,这也导致了资源与需求的错位。”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托育中心负责人说。
场地难找、师资匮乏 制约托育行业发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托育机构之所以费用比较高,是因为适合开办托育机构的场地并不好找。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托儿所生活用房应布置在首层,当布置在首层确有困难时,可将托大班布置在二层;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及具有相同功能的区域,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朝向,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场地内绿地率不应小于30%,宜设置集中绿化用地。
“要求通风、采光好,有户外场地,且在1~2层。”对于场地的要求,河南惠婴惠家托育有限公司负责人亦有同感,“有的场地还需要跟相关小区物业沟通协调,有的业主会反对,认为没有托育需求,如果托育园设在自己旁边会打扰原本的平静生活。”
除了高成本、场地难找之外,人才紧缺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少托育机构负责人表示,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薪资待遇不高、职业晋升渠道窄,几乎每个学期都有老师离职。
省卫健委副主任刘延军表示,现阶段,我省对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尤其是保育人员的资质要求较为模糊,很多托育机构对从业人员的学历和专业要求不高,“0至3岁婴幼儿的照护难度和强度都远超幼儿园适龄儿童,对从业人员要求应该更高。”
多措并举让托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将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纳入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政府鼓励、政策引导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大力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托育服务工作有了较快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共有从事托育服务的机构2616个,提供托位11万个,入托婴幼儿6万人。
规范托育行业发展,要打好“组合拳”。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副主任谭蓓佳说:“政府要制定标准,行业要设置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吸引、留住优秀人才要有相应激励机制。此外,还需推动全社会一起关注。”
刘延军也表示,加强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工作是推进托育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今年5月10日,全省有353家托育机构申请备案,其中已通过审核完成登记备案的有185家,还确定了47家示范托育机构。
谭蓓佳说:“不管是托育机构还是老师,都需要做到‘可溯源’‘有保证’,对于没有职业操守的机构及从业人员也要及时拉入‘黑名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
托育行业要行稳致远,还需强化人才支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已有31所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行业端对高素质托育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因此也对托育服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提出更高要求。
谭蓓佳建议,加快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院校职前人才队伍培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发挥企业办学优势,进一步深化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托育服务人才培训制度,配套相应激励机制,建立培训标准和监管机制。(记者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