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郑高铁:鲁豫牵手 撬动黄河流域发展

2023年11月27日16:52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报道

  连日来,济郑高铁山东段将于12月2日通车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也意味着,自2016年10月29日济郑高铁河南段在新乡开工、2022年6月20日河南段投入运营以来,建设历时7年之久的济郑高铁即将全线通车。

  济郑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将对我国交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牵手的两个“米”字

  在城市群快速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铁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铁为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快捷和便利,还加快了经济要素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带动沿线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主的优势经济空间,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说,从全国来看,规划建成“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城市不在少数。目前,郑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合肥、南京、广州、南宁等城市群中心城市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

  “之所以把‘米’字形枢纽作为追求,主要是中心城市力图扩大对省内外沿线城市的辐射力。”宋向清说。

  济郑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将对我国交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为郑州、济南建设“强省会”提供更多可能,也将发展成连接东部沿海地区与中原、西部城市群的重要纽带。

  去年6月20日,作为“米”字“上撇”的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郑州“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河南也同步实现省辖市“市市通高铁”。

  随着济郑高铁全线通车,郑州“米”字形高铁网将得以继续向外延伸,济南距离建成“米”字形高铁枢纽也将更近一步。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指出,一旦“米”字形高铁枢纽之间连通,将彻底改变郑州、济南这两座城市之间的关系,也将为两个经济大省带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8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 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涉及高铁建设、公路网、陆海联动物流体系等5个部分,清晰地圈出了两省合作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省份和河南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全国铁路枢纽的引领作用,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对此,张占仓表示,两省提出“共建陆海联动物流体系”,对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意义深远,“两省双向奔赴,发挥各自的出海口优势、陆空枢纽优势,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主基调。与此同时,产业链的协同需要尽快跟上。”

  “一”字的大合作

  济郑高铁的全线贯通,并不仅仅代表着“山河两省”的牵手。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加快形成以“一字型”“几字型”和“十字型”为主骨架的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其中,“一字型”为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东西向大通道。

  如此,黄河沿线就形成一条多线路串联的高铁通道,把上、中、下游的主要城市串起来。

  一直以来,相比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黄河流域各省份和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

  济郑高铁贯通后,意味着在济南坐上高铁直通郑州,在郑州转向陇海客专,到达西安、兰州、西宁,这将是黄河流域交通网络格局的一大突破,有助于完善黄河国家战略中的“一字型”大通道路线。

  多位受访专家分析指出,抢抓济郑高铁贯通的历史机遇,推动区位优势、现代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成为郑州、济南,以及沿线所有城市共同面临的考验。

  “郑州高端人才资源相对不足,要更加主动地对接济南,以及山东省的高端人才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现代智慧与高新技术力量支持。”张占仓表示。

  黄河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各个省份之间的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的基础也大有不同。

  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耿明斋表示,陆上快速交通通道的建立,使得河南这个地处内陆、相对封闭的传统农区实现了全方位、高频率的开放,同各大城市交流的频率大大提升。

  “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在产业上,要尽快将交通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最后变成经济优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富禄表示,沿黄高铁大通道沿线城市要建立跨地区合作机制,推动高铁枢纽的规划和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

编辑:吴若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