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金铅:深耕专业演绎厚积“箔”发

2024年06月11日11:47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一张普通A4纸只有97微米,与之相比,一张铜箔,到底有多薄呢?4微米,连一张A4纸97微米厚度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在玉川大地,孔山之巅,置身于生机盎然的豫光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记者听到最多的词就是“首家”“首创”“第一”“最大”“最先进”等。

  “我们以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为载体,紧紧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发展方向,瞄准专精特新,练就独门绝技,持续引领行业绿色革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拥军说。

  深耕专业 争当行业“逐浪者”

  6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济源的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豫光金铅”)铜箔生产车间内,闪烁着玫瑰色光泽的铜箔让人眼前一亮。

  铜箔是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之一,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和电力传输、沟通的“神经网络”,其终端产品广泛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印制电路板、覆铜板、5G通信、储能等行业。

  “铜箔的厚度是按微米来计算的,工艺设备、人员操作、生产环境,任何一项有波动都生产不出合格的铜箔产品。”该公司铜箔研究所所长方帅说。

  铜箔行业的技术门槛很高,想要稳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不容易,一粒小小的灰尘对铜箔来说,就相当于巨物。

  “我们每隔两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检验检测,以确保各方面数据稳定。”该公司铜箔研究所化验员高莉一边做着氯离子化验,一边告诉记者,铜箔生产的每一项指标都很重要,正反面亮度、粗糙度、抗拉强度等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豫光金铅生产铜箔不仅占据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还拥有生产铜箔所需的阴极铜、硫酸等主要原料优势。

  “生产阴极铜,炼铜技术是关键。”王拥军说,豫光金铅总投资43亿元年产15万吨铜一期项目,高位嫁接传统产业铅冶炼的“双底吹”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产业化“双底吹”连续炼铜,填补了河南省没有铜冶炼的空白,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铜冶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这个技术不仅解决了铜冶炼过程中低空污染、能源浪费的问题,还引领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提升,获得了全国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向“新”而行 用科技蓄势赋能

  在豫光金铅偌大的精炼厂电解铅车间,大型行车、机械手等设备在重复作业。原本需要多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人在中央控制室轻点鼠标和按键,通过5G、红外线等技术就可以完成行车、查槽、出装槽等铅电解工序的多项作业。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打倒,才能永远立于行业的前沿。”王拥军表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核心是专注、专一、专业,特点是特色化,结果是出高质量的精品。

  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创新,把创新当作生命,这是多年来豫光金铅发展崛起的“密码”。而创新的源头,在于豫光金铅有着强大的科研团队。

  “2023年以来,豫光金铅已建立了‘1+9+12+N’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体系。”王拥军介绍,“1”就是以产业研究院为中心,投资1亿元建成了豫光产业研究院暨科研中心;“9”就是在基层建立了高纯材料实验室、锌清洁生产实验室、三元材料实验室、高纯砷实验室、铅合金实验室、锌合金实验室、靶材实验室、新材料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总投资1亿元;“12”就是建立包括高纯金属中试线、特种铅基合金中试线、底吹炉中试线、侧吹炉中试线等在内的12个中试生产线,总投资3亿元;“N”就是遍布在企业各个车间的专家创新工作室和科研小组工作室。

  在多次技术升级之后,是否会碰触到发展的天花板?答案是否定的。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底,投资5000万元的豫光智慧中心将在玉川大地高高矗立。建成后的豫光智慧中心,将实现从原料配料、生产、工艺质量、安全生产、环保管控、设备监测等全流程管控,实现生产现场操作一体化和冶炼全过程精准控制。

  “未来3年,我们将累计投入17亿元,全面实现关键设备、安全环保设备、科技创新等重要设备的更新升级,率先在行业内开展设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王拥军说。


编辑:薛艳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