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为何拒收个人送检食品?维权卡在了哪儿?

2024年03月22日10:47 新闻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白酒开瓶发现没酒味、收到外卖发现有异物、买了水果发现有腐烂……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与商家交涉无果后,有消费者想到自行寻找检验检测机构。但实际操作发现,检验检测机构,极少接受个人送检。记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发现大多数机构都不接受个人送检,消费者想自己送检并拿到一份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报告太难了。

个人送检 漫画

  遇阻

  多数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

  有消费者对记者讲述了最近的维权经历。他在购物平台购买了两瓶高度白酒,在宴请时打开一瓶与宾客分享,但发现酒淡如水。他怀疑白酒存在质量问题,于是和购物平台沟通。沟通无果,他想到将白酒送检。出乎意料的是,送检屡屡碰壁,导致他维权迟迟没有进展。

  记者也尝试在网络上搜索检验机构,无论是输入酒水检验还是食品检验,搜索引擎会立刻弹出大量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广告。但是,有些机构直接在搜索引擎界面上,就显示“不接受个人业务”。记者点开北京一家检验机构的官网,其官网显示,机构可以进行食品、药品、化妆品、石化产品、建筑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品检验。但是,在官网页面上,机构用红字注明“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记者不死心,拨打该机构400客服电话,客服人员再次强调:“我们不接受个人检验,就算检验了也没有司法效力,建议您去咨询市场监管局。”

某机构官网显示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

  于是,记者拨打了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电话,询问是否存在官方检验机构,接受消费者个人送检。接线员表示,市场监管局没有可以接受消费者个人送检的官方检验机构,消费者如果想送检,可以在其官网上查询北京市具备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

  记者按照指引,在官网的查询服务上,找到了约100家检验检测机构,又经详情查询,挑选出其中具备食品检验项目的机构。最终,拨打电话,成功联系到了7家在京机构。此外,还联系到1家京外机构。这8家机构,表示无法为个人送检提供完整检验报告的是7家,仅1家茶叶专项检验机构,表示可以接受个人送检,并出具完整报告。

  尴尬

  就算出报告也不盖认定标志

  记者准备了未开封的饮料、熟花生、茶叶,到北五环外一家检验机构,实地尝试个人送检。在机构大门外,保安表示必须预约成功,且有内部工作人员来迎接,方能入内。

  记者拨打该机构的客服热线,询问是否接收食品检验,接线员刚上来回复是可以。记者表明是个人送检,接线员便开始含糊起来:“之前有客户要求测试肉类真伪,这个我们做不了。农药残留我们也做不了,没有测试方法。”他表示,机构有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但与污染物、危害物等相关的分析鉴定做不了。然而在该机构官网上,显示可提供蔬菜、水果、茶叶、谷物等农残检测,以及食品的污染物、危害物分析。

  在西三环一家检验机构门外,记者遭遇了相似的问题,保安也表示只有预约成功才能入内。该机构客服电话接线员表示不做个人送检项目,只做面向企业的检验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九条显示:食品生产企业可以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有一家机构名称带有官方背景,接线员在回应记者询问时表示:“我们这儿检测不对外,不对个人,只做抽检,您得找第三方机构。”

  有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面对记者锲而不舍的追问,表示接受个人送检,但是只能出一份“数据”。他说,数据上可以盖机构的检验章,但是不能盖CMA章。而且个人委托,一般机构都不给盖CMA章。“因为委托单位、生产单位、营业执照,都不是您。”只有像企业和商家这样各方面信息齐全的委托方,才能得到一个CMA章的完整报告。

  CMA章,指的是中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标志,由其英文缩写CMA形成的图案和资质认定证书编号组成。这种没有CMA章的数据,之前也有消费者找机构做,但是维权时候的司法效力无法保障。

CMA章

  难点

  食品安全维权投诉容易举证难

  记者走访的所有检验检测机构中,只有一家明确表示可以接受个人送检。这是一家茶叶专项检验机构。机构保安对个人送检业务很熟悉,听闻记者意图,便开门并指引了接待具体业务的办公方位。机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接待记者,他表示,平时来送检的商家和消费者都有,机构可以对来样给出一个检验报告,“给它一个结果”。

  工作人员解释,茶叶可检验的项目很多,光农药残留就有100多项,消费者应该先查看茶叶外包装,看看它执行的是哪个标准,然后参考标准,挑选检验项目。每一项检验,收费大约在200至600元不等。

  有一家机构,虽然一口回绝了记者个人送检的请求,但在追问下,友善地给出了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所能采用的维权方法。“比如吃坏了肚子,先去医院做相关检查,然后到市场监管局或者12315投诉、举证。等市场监管局介入,安排检验机构去做取样检验。”机构面对个人送检,即便做出不合格报告,也不能在报告上给出食品名称、来源等信息。这种报告,很难获得商家认可。他还说,腹泻的医学证明其实也很难做。必须在第一次进食后,产生腹泻半小时到四小时有效期内,在医院做出检验报告。

  记者查看了北京市过去两年,多次食品安全投诉处理结果,流程确如上述人士所说。有一起网购食品吃出异物的投诉事件,官方回复称,接投诉后,到涉事网购平台现场执法,“检查中该公司提供了商品的出厂检验报告以及检测报告,未发现该公司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另一起超市购买水果后发现腐烂的投诉事件,官方回复称,在现场执法中,超市出示的该商品进货票据齐全完备,商品感官无异常,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此商品购买时已经变质”,不能排除买回家后储存不当导致变质的可能性,证据不足,依法不予立案。后经调解,消费者与超市已经解除误会,自行和解。

  揭秘

  机构担心检测引法律风险

  据记者了解,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绝大多数来自职能部门、企业和商家。而个人送检的消费者,一般都是用报告去投诉、维权,但个人送检商品的来源,机构无法辨别,所以机构不愿意接受个人送检、不愿意在个人送检报告上显示商品名称和来源,就是害怕引起法律纠纷。尤其害怕与业务往来密切的企业、商家起纠纷。

  有一家京外机构,在其官方公众号上专门发文称,理解消费者送检的愿望。但是检验项目繁多,费用很可能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其次,消费者在送检过程中,可能造成样本被污染,导致结果不准确。最后,检验机构承认,维权会带来法律风险。如果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推荐先与职能部门联系,由职能部门协调,找检验机构介入。

  记者致电该机构,接线员重申了公众号文章的观点,并表示不接受个人送检,确实是这个行业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记者发现,很多检验机构的官网上,显示其合作机构,包含大量行业知名企业。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李大明 美编 宋溪


编辑:薛艳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