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近日,郑州市发布《“科创郑州”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聚焦郑州市“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融合全市科创资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有力举措,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主阵地
围绕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主阵地,《行动计划》明确,郑州市将启动“科创中原”试点城市建设。依托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普中国”和河南省科协“科创中原”平台,围绕郑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制定“科创郑州”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建立联合推进机制。谋划开展“一市一品”产业技术发展大会,举办具有郑州特色的“百会链千企”活动,助力郑州市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建设中原科技城。推动中原科技城与河南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三合一”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龙湖北部片区、如意湖片区、龙子湖片区、郑州东站片区、白沙北部片区、白沙南部片区、连霍高速以北片区等重点功能片区,将中原科技城建设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未来科技研究+中试+成果转化”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综合研发功能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城。
与此同时,打造细分领域区域产业创新高地。实施优势产业科技赋能工程,建设产业研究院,聚焦产业难点,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铝加工制品和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用好产业基金,优化产业政策,强化科技供给,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科创平台是突破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关键,是汇聚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推动技术进步、支撑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
《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线上线下融通平台,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普中国”、河南省科协“科创中原”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精准对接,在科协网站上增加“科创郑州”专栏,将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协会纳入平台开展供需对接,建立郑州市产业发展“问题库”“成果库”“人才库”。
同时,构建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实验室体系重塑重组,高标准建设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主动对接全国、全省学会,推动建立一批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推动建立企业(园区)科协,在市域和试点区县(市)域推动成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学会。支持双一流高校、中国科学院等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双创载体平台,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构建多层次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科创郑州”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多层次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行动计划》明确,郑州市要大力引育高端创新人才,推动“郑聚英才计划”人才政策落地落实。高标准举办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郑州专场、“嵩山英才荟”、产业高端论坛等活动,筹划举办中国·郑州国际人才活动周和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推进“百企百站”引博行动,举办郑州市第三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拓展横向交流与对外合作,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开展“会市战略合作”,引导优质资源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在人才、科创、科普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资源共享,推动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海智计划”,加强与科技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技组织交流合作,支持本地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海外研发机构。制定实施自贸区郑州片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政策,积极引进重大外贸项目、跨国公司第二总部等,实现外向型经济集聚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才能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计划》明确,郑州市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实施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每年培育“链主”企业50家以上,到2025年“链主”企业达150家左右。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支持超硬材料、耐火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等创建国家、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小微企业园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成200个小微企业园。实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升行动,提升建设能级。